回目录
秀莎网
教学做合一


作者:陶行知

  一、教学做合一

  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: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;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;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。事怎样做,就怎样学;怎样学,就怎样做。

  《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》1926年12月

  1928年4月《中国教育改造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55页

  从胶的先生,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;凡是学生的教学兴味,一概不顾,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,配他的教材。一来先生收效很少,二来学生苦恼太多,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。

  《教学合一》

  1919年2月《世界教育新思潮》1号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4页

  从学习的原则看起来,事怎样做,就须怎样学。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,学游泳,就须在水里学。若不下水,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,做游泳的动作,纵然学了一世,到了下水的时候,还是要沉下去的。

  《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》

  1919年10月《新教育》2卷2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9页

  怎样教?教的法子要根本学的法子;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。教法,学法,做法是应当合一的。

  《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》

  1926年12月《新教育评论》3卷1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35页

  教学做是一件事,不是三件事。我们要在做上教,在做上学。在做上教的是先生;在做上学的是学生。

  《教学做合一》1927年11月2日

  1951年7月《教学做合一讨论集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85页

 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:一是方法;二是生活的说明。

  在方法方面,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;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。不然,便要学非所用,用非所学了。

  在又一方面,它是生活的说明,在做上教的是先生;在做上学的是学生。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,做便是教;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,做便是学。先生拿做来教,乃是真教;学生拿做来学,乃是实学。不在做上用工夫,教不成教;学也不成学。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,对己产是学,对人说是教。

  《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》1927年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14页

  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:用嘴讲便是教;用耳听便是学;用手干便是做。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,也误解了学与教了。

  中国教育的第二个普通的误解,便是一提到教育就联想到笔杆和书本,以为教育便是读书、写字,除了读书、写字以外,便不是教育。

  《答朱端琰之问》

  1951年7月《教学做合一讨论集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24页

  从“教授”写到“教学”,从“教学”写到“教学做”,人家怕要疑我前后思想矛盾,其实我的矛盾处,便我的长进处。

  《<中国教育改造>自序》1917年清明日

  1928年4月《中国教育改造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37页

  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不是不要书;它要用的书的数目之大,比现在的教科书要多得多。它只是不要纯粹以文字来做中心的教科书,因为这些书是木头刀切不下菜来。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,做什么事用什么书。

  《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》

  1931年10月《中华教育界》19卷4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302页

  教育法的演进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:

  第一个阶段 凭先生教授,不许学生发问;

  第二个阶段 师生共同讨论,彼此质疑问难;

  第三个阶段 师生共同在做上学,在做上教,在做上讨论,在做上质疑问难;

  第四个阶段 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以然,并发现比现在可以做得好一些的道理。

  《给徐君企周的一封信》1931年12月

  1932年《斋夫自由谈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327页

  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”的时代是过去了。我们必须问为什么耕?种的是什么?不管是犁耕也好,笔耕也好,而种出来的东西都是麻醉人的大烟,那末,虽能愉快一时,前途怎么办呢?

  《通不通?》

  1935年9月《生活教育》2卷8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471页

  教学做合一,即知即传是大众的生活法,即是大众的教育法。总说一句,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,大众自己办的教育,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。

  《生活教育之特质》

  1936年3月16日《生活教育》3卷2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529页

  育才学校之一般“教学做”的过程,有三种形式:(一)以工作或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做过程;(二)以事物之历史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做过程;(三)各学科各系统的学习与研究的教学做过程。

  《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》

  1943年4月《行知教育论文选集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675页

  “教学做合一”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。为要避去瞎做、瞎学、瞎教所以提出在“劳力上劳心”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。“社会即学校”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。“即知即传”这一原则要把学问从私人的荷包里解放出来。“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”是教人源头上去追求真理。工学团或集体主义之自我教育是在团体生活里争取自觉之进步。“教育是民族解放、大众解放、人类解放之武器”,这种教育观是把教育从游戏场、陈列室解放出来输送到战场上去。

  《谈生活教育》1939年12月

  1943年4月《行知教育论文选集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694页

  我对于植物学的根底是浅,而且完全是书本的。对于实物认识很少,所以我和小朋友只可以说是共学而不能说是教导。我们立了几条共学的原则:

  (一)从生物到书本;

  (二)从实践到原理;

  (三)从具体到抽象;

  (四)从个体到系统;

  (五)从近处到远处;

  (六)从用手到用脑;

  (七)从肉眼到显微镜;

  (八)从好玩到学习;

  (九)从不用钱到不得不用钱;

  (十)从不轻采摘到不得不采摘。

  《写在<植物小世界>创刊号之后》

  1951年4月《育才学校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725页


  二、劳力与劳心

  人家怎样做,我也怎样做,而不求其所以然,便是无意义的做。在劳力上劳心。手到心到才是有意义的做。

  原载方与严编《教学做合一讨论集》

  “做”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。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。单纯的劳力,只是蛮干,不能算做,单纯的劳心,只是空想,也不能算做,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。

  《答朱瑞琰之问》1927年

  1951年7月《教学做合一讨论集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24页

  我们既以在劳力上劳心算为“做”的定义,当然不能承认身体与精神分家。自动的涵义便同时具有力与心之作用,即同时要求身体与精神之合作。

  《答朱瑞琰之问》1927年

  1951年7月《教学做合一讨论集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31页

  文明是人类用头脑和双手造成的。只会劳心而不会劳力和只会劳力而不会劳心的人都是没有希望,何况爱用空嘴说白庆的人,那是列不可救药了。

  《莫轻看徒弟》1931年11月

  1932年《斋夫自由谈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320页

  我们换一条路走是要使手脑联盟:教用脑的人用手,教用手的人用脑,救一切的人都把双手和脑拿出来用。“人生两个宝,双手与大脑。用脑不用手,快要被打倒。用手不用脑,饭也不吃饱。手脑都会用,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。”

  《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》

  1934年�1935年《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436页

  世界上有四种人:一种是劳心的人;一种是劳力的人;一种是劳心兼劳力的人;一种是在劳力上劳心的人。……劳力而不劳心,则一切动作都是囿于故常,不能开创新的途径;劳心而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玄之又玄,不能印证于经验。劳力与劳心分家,则一切进步发明都是不可能了。所以单单劳力,单单劳心都不能算是真正之做。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。……我们主张在劳力上劳心,不是主张劳力与劳心并重。……真正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,用心以制力。这样做的人要用心思去指挥力量,使能轻重得宜,以明对象变化的道理。这种人能以人力胜天工。

  《在劳力上劳心》

  1927年11月3日《乡教丛讯》2卷2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87页

 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,不教用手的人用脑,所以一无所能。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聪明,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。

  《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》

  1931年10月《中华教育界》19卷4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303页

  中国有两种病。一种是“软手软脚病”,一种是“笨头笨脑病”。害“软手软脚病”的人,便是读书人,他的头脑一家靠不住,是呆头呆脑的。而一般工人农民都是害的“笨头笨脑病”,所以都是粗手粗脚。一个人要有贡献于社会,一定要手与脑缔结大同盟。

  《手脑相长》

  原载1933年1月16日《新社会》第4卷第2号

  《陶行知全集》第2卷第605页

  我们从此要改造教育,使教育普及于大众;使受教育者都能实践力行,从行动上去求得真知识;并使大众组织起来,自动去做他们的事;而仅用脑的知识分子,要使他们变成兼用手的工人,仅用手的工人、农人等都变成兼用脑的知识分子。

  《国难与教育》1932年8月30日讲

  出自孙铭勋、戴自俺所编《晓庄批判》

  《陶行知全集》第2卷第587页

  学爱迪生决不是读读爱迪生传和他的发明报告就算完事。我们必得象他一样在电气实验上亲自动手去做,用脑去想,才不愧为他的学生。这还不够,我们必得天天想,一年到头,一世到老都在这上面下工夫才能希望有所成就。尝一尝,试一试,就放下手来,就是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贡献的。

  《怎样学爱同生》1931年10月

  1932年《斋夫自由谈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312页

  育才十字诀:一个大脑。二只壮手。三圈连环。四把锁匙。五路探讨。六组学习。七(集)体创造。八位顾问。九九难关。十(誓)必克服。

  《育才十字诀》1942年12月4日

  1951年4月《育才学校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732页

  乡下先生小影

  (十一)

  天赋两个宝,

  双手与大脑。

  宁做农和工,

  联合避荒岛。

  1929年冬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74页


  三、才能与兴趣

  大凡选择职业科止之标准,不在适与不适,而在最适与非最适。所谓最适者有二,一曰才能;二曰兴味。吾人对于一业,才能兴味皆最高,则此业为最适;因其最适而选之,则才能足以成事,兴味足以乐业,将见学当其性,用当其学,群与我皆食无穷之益矣。

  《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》

  1918年11月3日《教育与职业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7页

  学生有了兴味,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,所以“学”和“乐”是不可分离的。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,学生也有笑容。有些学校,先生板了脸孔,学生都畏惧他,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。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,是很要紧的事。

  原载1919年9月《新教育》第1卷第4期

  人不同则教的东西、教的方法、教的分量、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。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,然后才能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;晓得了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,然后才能晓得如何去训练那教他的先生。

  《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》

  1926年12月《新教育评论》3卷1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35页

  学生是学会考,教员是教人会考,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。会考所要的必须教,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必不教。于是唱歌不教了,图画不教了,体操不教了,农艺不教了,工艺不教了,科学的实验不做了,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也没有了。所教的只是书,只是考的书,中是会考指南。教育等于读书,读书等于赶考。好玩吧,中国之传统教育!

  《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》

  1934年6月1日《生活教育》1卷8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385页

  中国现行之会考制度是对自己所委任之校长教职员表示总不信任,把活泼的青年一起变成书呆子,一群一群的赶进牛角筒里去。

  《贺客与吊客》

  1934年11月《生活教育》1卷19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411页

  灌注的教授法最要不得。他把接爱文化的人当作天津鸭儿填。

  《中国大众教育问题》

  1943年4月《行知教育论文选集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550页

  活的人才教育,不是灌输知识,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锁匙,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。……从前有一个故事提到有一位道人用手一指,点石为金,一位徒弟在旁呆看,道人说:“你把金子搬去可以致富。”徒弟摇摇头。道人问他为何不要金子,徒弟说:“我看中你那个指头。”世上有多少被金子迷惑而忘了点金的指头,文化锁匙虽可分班度人,但要在开锁上指点。如当作死读书,上起锈来,又失掉锁匙的效用了。

  《育才二周岁前夜》

  1951年4月《育才学校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711页

  需要因材施教。……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,首先要认识他们,发展他们的特点,而予以适宜之服料,水分,太阳光,并须除害虫,这样,他们才能欣欣向荣,否则不能免于枯萎。

  《创造的儿童教育》

  1944年12月16日《大公报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754页

  民主的教育方法,要使学生自动,而且要启发学生使能自觉,要客观,要科学,不限于一种,要多种多样,因材施教,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。

  《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》

  1945年5月《战时教育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784页

  “为学而学”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。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。努力使人明白,既要努力使人明白,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。

  《以教人者教己》1927年11月5日

  《陶行知全集》第2卷第48页

  我现在试验一种十分钟教育。这十分钟的支配是两分钟的唱歌,两分钟说一条科学,两分钟讲一件时事,四分钟认两上字。

  《十分钟教育》1922年9月17日

  《陶行知全集》第5卷第266页

  育才三方针

  (一)迷 根据孩子们不断的迷在某种特殊活动的天性,透过特殊的环境、设备和方法,

  我们培养并引导他们成长踏进未知之门。

  (二)悟 根据孩子们一般的智力,透过启性的普通教育,我们培养和指导他们对特殊

  活动取得更深的了解。对人生各方面的关系和宇宙人类的历史的发展取得更

  广的认识。

  (三)爱 根据孩子们愿意帮助别人的倾向,透过集体生活,我们培养和引导他们对民

  族人类发生更高的自觉的爱。

  《育才三方针》

  1951年4月《育才学校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731页

回目录
秀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