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一页
前一页
回目录
秀莎网
写作漫谈


  
—在暑期讲座上对同学们讲的话

  我感觉,给同学们作报告,它的作用并不能像你们所称许的那样大。过去,我也对同学们讲过几次,觉得讲不好,后来就很少讲。这次,我已经说过,你们不要希望太大,我们只是随便谈谈,就我所知道的谈谈。
  根据你们提出的问题,今天,我主要谈的是中学时期学习写东西,应该怎样写,应该抱什么态度。并且,按照你们的要求,也谈谈我在中学的时候,是怎样学习写作的。这样谈,我希望对你们会亲切一点,也希望对你们有些帮助。虽然,关于我自己实在并没有什么好谈的。
  在中学时期学习写东西,容易发生两种情况:一种是感觉作文很容易,另一种是感觉太困难。感觉容易,对于写作这一种劳动,就不能充分地理解,不能切实努力地去做。感觉这工作太困难,对于一些作家、作品,也就只能产生好奇的看法,感觉一个作家的身分很高、很神秘,是个了不起的人物。其不能正确地理解写作这一劳动,和上面一种是相同的。在青年时期,容易产生这两种态度,也是必然的。我不是批评你们,但是我感觉这种态度可以改正。这种态度,不只是对于文学工作不利,对于观察、评定一切事物、一切的人,从事任何的工作,都是不正确的、有妨碍的,不能获得成就的。
  什么是文学工作?它的特点是什么?做这种工作要具备哪些条件?
  文学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:文字技术和生活基础。
  生活基础包括政治认识。在中学时期,我认为首先应该学习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规律,在中学时期应该打下文字技术的基础,初步认识语言文字创作的法则,积累生活。革命的生活的修养,当然也是重要的,但生活,主要是靠我们毕业以后在工作中去积累。中学时期也可以积累一些生活,而且我们的童年的体验,将会是创作中宝贵的积蓄。但是,这样讲还是抽象的。我觉得,要想把文章作好,起码的条件是要爱好文学,喜欢文学作品。我在中学的时候,我忘记了是什么原因,我很喜欢文学,在许多课程中,特别喜欢国文这一课,当然偏重一门功课是很不好的。这也许是当我考上中学,第一次作文时,老师鼓励了我,因此,使我觉得国文老师特别可亲,认为应该把文章作好,才不辜负老师对我的鼓励。每次作文之前,我总是想好两三个腹稿,老师出了题目,常常有一个题目和我想好的故事内容相符合。一篇故事的题目是好安上的,这个方法很有效果。我们的学校有校刊,后面有文艺栏,经常登些学生的作文。我有些作品也被选登在校刊上,这对我是很大的鼓励。中学时期,适当的鼓励大概是很重要的。你们学校里如果有刊物,对你们的作文一定有很大的帮助。
  在中学的时候,我读了一些文学书籍,慢慢地我有个朦胧的理想,希望将来能卖文为生。说得冠冕一点,就是当一个作家。中学毕业以后,因为境遇不好,我没有升学,就抱着那个目的到北京了。我住在石驸马大街的一个小公寓里,所过的生活,形式上颇类似一个作家。我也给报纸投稿。那时北京有《世界日报》、《晨报》,天津有《大公报》、《益世报》等。我开始是写诗和小说,但很长的时间,一篇也没有被采用刊登,我觉得不行,才改变方针,找到一个职业。但我并没有完全失望,还是继续买书看书,我想,创作困难,理论还许容易些,我看了不少文艺理论和社会科学的书籍。那时,左联正对胡秋原、苏汶等论战,我当时站在左翼的立场,也写了自己觉得很尖锐、实际上只有一个左的面貌的文章。这些东西也没有被选用。不久我又后退一步,开始写电影评介、新书评介,哪里开展览会、游艺会,我就买门票参观,回来就写介绍。报纸大概需要这样的东西,竟然被选登了几篇。
  抗战以前,我对文学工作虽然抱了那么大的希望,但得到的成绩就是这样,这一定使你们大失所望了。
  如果你们认为我也是一个作家,我发表文章,是从抗日战争以后开始的。开始我是编辑刊物、教书,一九四一年我在晋察冀边区以记者的身分出去,才开始创作。因为抗战以后,我的生活才开始丰富,我的认识、我的思想和感情才开始提高,才有了写东西的一点本钱,作品才能得到发表。
  我感到需要说明的就是:你们在上中学的时候,应该努力打好文字的基础,一旦和生活结合起来,就能够写出一些东西。
  虽然我个人的经历不足为训,但是从这里你们也可以知道即便是微小的成绩,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的。
  其次,我们也不要把写作看成是多么了不起超凡出众的事。当然,作家里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,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英雄的化身。不要把写作看得很神秘。主要的,是要有一定的努力,一定的文字技巧,和一定的生活经历。而生活的经历越丰富,文学的成就也就可能越高。你们现在是学习阶段,你们的成绩,和老师对你们的鼓励和帮助有关。
  你们所提到的《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》这篇文章,我记得是我到延安以后写出来的,比写《荷花淀》略早一些。在中学课本选得了它,但我一直没有看到,所以有些情节已经记得不很真切了。
  有人问,那篇作品中的情节是不是完全真实、我亲身经历的?那篇文章的具体情节并不完全是真实的,那篇文章中的我,也不真是我自己。但那种艰苦生活,譬如两条腿在泥里拔来拔去,甚至比这个更艰苦的生活,我是经历了的。文章里边的生活基础,我是有的。但是关于那一次的斗争的描写,中间有很多想象。但也并非完全虚构,因为类似这样的斗争,这样的人物,我见过很多。这不能机械地理解,不能认为是真的,就伟大,是虚构的,就毫无价值。当然作家最好就是他作品中的那个英雄,这样同学们才最有兴味。但既然不是这样,也只好照实说,不怕使你们失望了。
  白洋淀那些渔民们的生活我经历过一些,至于说到这篇作品是从正面取材呢,还是从侧面取材,这就很难说了。我觉得这篇东西的取材还是正面的。(我的说法也可能和你们老师的说法有些出入,这也没有什么关系。)在叙述上也没有什么奥妙的地方。一位教师同志曾给我打电话说:“你的文章的写法很好,文章一开始用插叙,用对话,然后引出人物……”在写作的时候,我确实并没有想到这些。一般的,写一篇短文章,我是不大考虑这些方法问题的。实际过程是这样:我想写一篇白洋淀的故事,首先出现的鲜明印象,就是那个女孩子从苇垛上站立起来的姿势。但这一形象是放在文章的最后面了。我不能一开始就叫她跳起来,因为那就没有故事了。我要从别的人物别的生活写起。从老头子写到他的鱼鹰,从鱼鹰写到鸡,鸡钻进苇垛,引出那个女孩子来。这些联想是很快很自然地发生的。这些联想是由生活的积累决定的。你们在写文章时感到很困难,感到没话可说,或是只能喊口号,那是因为你们的生活还不够丰富,不能由一点东西联想到许多东西,不能触类旁通。我想,你们现在写文章遇到一些困难,不要害怕。因为你们还没有很多的准备。将来你们的生活丰富了,“仓库”里储藏了很多东西,就可以开始写东西了。
  你们提出:什么是作家最大的快乐,是不是有痛苦的问题。在今天做一个作家,应该说是最愉快的了。因为有这么多的人爱护和关心这一工作。
  我觉得,在报社里当编辑,在学校里当教员,在生活里从事写作,都是一样的。人们所以对作家有些好奇,我觉得这是因为中国写东西的人还不够多。譬如在我们乡下轻易看不到一辆汽车,一旦发现一辆,孩子们都跟在汽车后边跑。在天津的孩子们就不这样。如果我们的作家一旦和大都市的公共汽车一样,人人可坐,大家就认真地知道这种工作的性质了。
  写作和做别的工作一样,当你的作品发表了以后,听到别人说:“还不错,对我们有些帮助!”得到了别人的承认和赞许的时候,作家是最愉快的。但在创作的整个过程中,心情是沉重的。也许写作这种工作,感到沉重的时间长,感到轻松的时间短一些吧。当然也有一边写作一边歌唱的时候。这个工作,对我来说是感到很沉重的。
  读者对于作品的要求,也是越来越高的,这是当然的。他们希望我们的第二部作品要比第一部作品好。但是写起来,却常常是第二部不如第一部,这就不能尽情地欢畅了。
  你们应该养成对一个作家、一篇作品的切实的看法。如果有人给我们介绍一本书,我们要认真地看完,切实地学习,不要只听人家说这本书好,自己没有看,也就跟着说这本书好,人家说这本书坏,也跟着说这本书坏。如果不看,就跟着喊,那就很难从人数上评定这本书的声价了。每篇文章,每一本书,像每一个人一样,都有它的特点,都有它的性格,在这一方面有它的缺点,在那一方面也许有它的长处。我们不能用抽象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的作品,这是不能衡量的。对于一篇作品,应该经过研究讨论,在老师的指导下,吸收对于自己有益的东西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1954年8月9日
  
后一页
前一页
回目录
秀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