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目录
秀莎网
师范教育


作者:陶行知

  一、办法方向

  我以为乡村师范学校负有训练乡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使命。

  《师范教育下乡运动》

  原载1926年1月《新教育评论》1卷6期

  初级师范大多数设在都市里面;毕业生所受的教育既不能应济乡村的特别需要,而他们饱尝都市幸福的滋味,熏染都市生活的习气,非到必不得已时,决不愿到乡下去服务;于是乡村学校的师资最感缺乏了。

  《新学制与师范教育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46页

  中国的师范学校多半设在城里,对于农村儿童的需要苦于不能适应。城居的师范生平日娇养惯了,自然是不愿到乡间去的。就是乡下招来的师范生,经过几年城市化,也不愿回乡服务了。所以师范学校虽多,乡村学校的教员依然缺乏。

  《师范教育下乡运动》

  1926年1月《新教育评论》1卷6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91页

  不能训练学生改造眼前的乡村生活决不是真正的乡村师范学校。

  《师范教育下乡运动》

  1926年1月《新教育评论》1卷6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92页

  我们要想每一个乡村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改造一个乡村之责任。就须当他未毕业以前教他运用各种学识去做改造乡村之实习。

  《师范教育下乡运动》

  1926年1月《新教育评论》1卷6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92页

 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!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,他教人吃饭不种稻,穿衣不种棉,造房子不造林。他教人羡慕奢华,看不起务农。他教人分利不生利。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。他教富的变穷,穷的变得格外穷;他教强的变弱,弱的变得更弱。

  《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》1926年12月

  1928年4月《中国教育改造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55页

  乡村师范学校是依据乡村实际生活,造就乡村学校教师,校长,辅导员的地方。

  《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》

  1928年4月《中国教育改造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49页

  我们乡村师范学校,总目标是: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。从总的目标又分为五个目标,如下表:

  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:

  健康的体魄

  农人的身手

  科学的头脑

  艺术的兴味

  改造社会的精神

  《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》1927年

  1951年7月《教学做合一讨论集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16页

  有生活力的国民,是要靠着有生活力的教师培养的;有生活力的教师,又是要靠着有生活力的师范学校训练的。

  《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》

  1926年12月《新教育评论》3卷1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41页

  我们爱师范教育;我们更应爱全国的儿童和民族的前途。惟独为全国儿童和民族前途打算的师范教育才能受我们的爱戴。

  《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》1927年2月3日

  1929年7月《行知书信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68页

  现在的人以为师范生要件件都能。这却不对。高等科和国民科不同,普通科与特殊科又不同。师范学校教育当发展各人的特长,以适合社会上的需要。

  《师范教育之新趋势》

  原载1921年10月22日《时事新报·学灯》


  二、中心学校

  中心小学意义有三个:

  第一以乡村生活为学校生活的中心;第二以学校为改造社会的中心;第三在这所学校本身已办得成绩了,可以训练师资中心。

  《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》

  1927年12月《时事新报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04页

  “办中学要多学小学,少学大学”。办师范更应学小学。师范学校的职务是要采取优良小学的办法,训练学生,以广流传。

  《天将明之师范学校》

  1926年10月《新教育评论》2卷21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17页

  自然社会里的生活产生生活的中心学校;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师范学校;活的师范学校产生活的教师;活的教师产生有生活力的国民。

  《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》

  1926年12月《新教育评论》3卷1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38页

  师范学校的使命,是要运用中心学校之精神及方法去培养师资。他与中心学校的关系也是有机体的,也是要一贯的。中心学校是他的中心而不是他的附属品。中心学校也不应以附属品看待自己。正名定义,附属学校这个各字要不得。

  《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》

  原载1926年12月《新教育评论》3卷1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137页

  师范学校的各门功课都有专业的中心目的,大部分都应当与中心学校联串起来。

  《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》

  原载1926年12月《新教育评论》3卷1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37页

  小学乃是师范中心,先须有很好的中心小学,才能有好的师范学校。

  《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》

  1927年12月《时事新报》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10页

  我们主张培养小学教师要在小学里做,小学里学,小学里教。这小学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中心,也就是师范学校的中心。

  《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》

  1930年3月《乡村教师》第7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55页

  现今师范教育之传统观念是先理论而后实习,把一件事分作两截,好比早上烧饭晚上请客。除非让客人吃冷饭,便须把饭重新烧过。教学做合一的中心学校就是要把理论与实习合为一炉而冶之。

  《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》

  1930年3月《乡村教师》第7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56页


  三、办学原则与方法

  师范学校,是要运用环境所有所需的事物,归纳于他所要传播的那种学校里面,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,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,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的需要,指导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。

  《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》

  1926年12月《新教育评论》3卷1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136页

 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,没有爱便没有晓庄。因为他爱人类,所以他爱人类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中华民族;因为他爱中华民族,所以他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农人。……晓庄没有爱便不能奋斗,不能破坏,不能建设,不能创造。

  《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》

  1930年3月《乡村教师》第7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54页

  如果要找一个人中模范,教一切人都学成和他一样,无异于教桃花、榴花拜荷花做模范。我们当教师的实在需要园丁的智慧。晓庄不但是不要把个个学生造成一模一样,并且也不愿他们出去照样画葫芦。晓庄同志无论到什么地方去,如果只能办成晓庄一样的学校,便算本领没有学到家,便算失败。

  《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》

  1930年3月《乡村教师》第7期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60页

  师范生变了孙悟空,那唐僧谁做去呢?师范生的唐僧是小朋友。师范生应该拜小朋友做师傅,如同孙行者的本领比唐僧大倒要做唐僧的徒弟。

  《师范生第一变��变个孙悟空》

  1931年4月15日《师范生》月刊创刊号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86页

  小朋友是我们的总指导。不愿受小朋友指导的人不配指导小朋友。

  《师范生第一变��变个孙悟空》

  原载1931年4月15日《师范生》第1期

  小孩子是一个再大无比的发明家。

  《师范生第一变��变个孙悟空》

  原载1931年5月15日《师范生》第2期

  倘使您能完全回答小孩子的问题,便取得一百个博士的头衔也不为多。

  《师范生第二变��变个小孩子》

  原载1931年5月15日《师范生》第2期

  乡村师范的职务,是训练小学教师;故他的指导员和普通中学的教师不同,必须明白儿童生活才能胜任。

  《介绍一件大事》1928年8月15日

  原载1929年亚东图书馆《行知书信》

  有许多师范学校,对于毕业生毫不关心。这是最不好的现象。当知毕业是局部的,暂时的,学生固不可从此不学,教员也不当从此不教。所以学校对于毕业生有继续培养的责任。例如,调查、讲演会、巡回等事情,更当注意。

  《师范教育之新趋势》

  原载1921年10月22日《时事新报·学灯》

  乡下教员要做的事,他们就拿来教学生学。凡事会做则乐,不会做则苦。寻常师范生以下乡为苦,多半因为他们不会做乡下教员要做的事。

  《天将明之师范学校》

  原载1926年10月《新教育评论》2卷21期

  我今天要代表乡村儿童向全国乡村小学教师及师范生上一个总请愿:“不要你的金,不要你的银,只要你的心。”

  《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第一年》1928年3月15日讲

  原载1928年5月《教育研究》第4期

  小庄晓

  晓庄原名小庄,后有老山,改为劳山,寓在功力上劳心之意。

  老山功;老山功,

  小庄晓:小庄晓;

  新时代,咱锄头,

  推动了。起来了。

  老山功,老山劳,

  小庄晓:小庄晓:

  伪知识,士阶级,

  消灭了。下野了。

  1929年12月20日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270页


  自立立人歌

  一

  滴自己的汗,

  吃自己的饭

  自己的事自己干,

  靠人、靠天、靠祖上,

  不算是好汉。

  二

  滴自己的汗,

  吃自己的饭,

  别人的事我帮忙干,

  不救苦来不救难,

  可算是好汉?

  三

  滴大众的汗,

  吃大众的饭,

  大众的事不肯干,

  架子摆成老爷样,

  可算是好吧?

  四

  大众滴了汗,

  大众得吃饭,

  大众的事大众干,

  若想一个人包办,

  不算是好汉。

  1935年

  《陶行知文集》第505页
回目录
秀莎网